close

  【編者的話】
  去年以來,武陵區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創業”的總要求,在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構建“幸福武陵·完美社區”和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持續保持了發展質量、群眾收入、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基層保障、和諧穩定六個方面全市領跑的優勢,並實現了城區徵地拆遷“零事故”、 違法違規建設“零增長”、 棚戶改造政策“零差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零扣分”、赴省進京上訪“零指標”。“五個零”的背後,是實力的象徵,每個“零”都關乎民本。它們就像一面面鏡子,折射出一個政通人和、富有朝氣的武陵。從即日起,本報將推出《“五零”現象探源》,從深層次探討和分析武陵區實現“五零”的原動力,這也為當前正全面開展的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一個鮮活樣本。
  本報記者 周勇軍 李寒露
  通訊員 袁宗文 孫家輝 萬成
  3月的武陵,桃紅柳綠。穿行於武陵大地,人們感覺不到一絲蟄伏與倦怠的氣息:常德汽貿城一期、常德國際陶瓷交易中心、常德花卉苗木市場建設正酣;白馬湖國際商務商業中心的喜來登酒店忙著裝修試營業;南坪鄉竹根潭的徵拆現場,幹部正耐心講解政策;區城市提質改造指揮部里,11名骨幹在分解任務;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里,幹部在深刻剖析自我……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武陵區的幹部如此摯愛自己的工作,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和成就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一講起幹事創業就亢奮不已?在武陵區數天的採訪中,我們從幹部的自信中,群眾的笑臉里,尋找到了答案。
  家住梳子巷的77歲大爺關立群,談起這些年身邊的變化時激動地說:“別人說一年一個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武陵老人,覺得這些年來真是一天一個樣。”
  最近幾年,武陵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最好最快的黃金時期。去年,武陵區作為市中心城區,在擔負起“三改四化”、“一改四化”重任的同時,主動作為,取得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城鄉面貌、公共服務、基層保障、和諧穩定6個“全市最好”的優異成績。全年區內生產總值增長12.6%,財政總收入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市第一,總量、質量、人均均量,居全市榜首。去年,該區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9項、省級獎勵60項,58項工作在全市績效考評中排名第一,武陵人用這樣一組閃亮的數據踐行著他們“領跑新常德、建設新武陵”的錚錚誓言。
  這些成績的取得,和武陵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審時度勢,在發展戰略調整上先人一步分不開。早在2010年,武陵區財政體制調整和城市管理體制調整後,出於錯位發展的考慮,作為中心城區的武陵區開始明確現代三產、新興工業、都市農業的發展思路。在集中主要力量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同時,逐漸退出工業落後企業,實行“退二進三”、“騰籠換鳥”的政策,有選擇地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鼓勵現有工業轉產轉型,農業方面突出城郊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
  2013年,區委進一步調整發展方略,在區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明確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現代之城、魅力之城、平安之城和幸福之城的發展目標,開啟了西城新區、金丹洲現代生態新城的建設,城市經濟的發展開始翻開嶄新的一頁。
  今年年初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區委進一步推進這一發展理念,提出了要加快推進由城市生活區向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區轉變,由低端生活區向具有鮮明武陵文化特色的高端城區轉變;認真打好民生升級、產業攻堅、城市提質三大戰役的全年目標。
  年年打勝仗,當然底氣足。區委書記羅少挾自豪地說:“在武陵區,由於城市區特殊體制下的無奈,過去不敢想的,現在敢想了;過去擔心乾不了的,現在乾成了!幹部自信力的暴增成為了他們敢想敢乾、一干就成的強大信念支撐。”幾年裡,武陵區的發展步伐快速且堅實,適時的戰略調整成為幹部們的行動指南,力可企及的階段發展目標連年圓滿收官令幹部們信心爆棚。這也印證了省委巡視組巡視武陵區後給出的評價:“壓力最大、作風最實、環境最優、發展最快、保障最好。”
  激情點燃希望,自信成就夢想。武陵區幹部身上體現出來的激情與自信,成為了他們譜寫精氣神華章的重要元素,這種激情和自信,是對幸福武陵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許。與此同時,全區百姓的認可度和幸福指數的持續提高,更不斷強化著武陵區幹部的成就感。
  “為政之本在於安民生,執政之要在於興一方。” 關註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是武陵區各級黨委政府的神聖責任,是“領跑新常德、建設新武陵”的根本。去年,該區35項省、市實事任務全面完成。社會保障持續擴面、城鄉低保全面提標,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新農保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農村五保供養率、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髮放率達100%。教育強區強力推進,投入資金近6000萬元,完成學校新建和改造項目6個,建成公辦幼兒園4所。積極組織參加市“百團大賽”和六運會,綜合成績均排全市第一。探索推行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加若干個社區網格的“3+N”完美社區建設模式,社區自治功能更加完善。強力推進入戶道路硬化、安全飲水、環境整治三大工程,基本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農村道路戶戶通。
  今年,在脈承市委、市政府的三大戰役的部署中,武陵區將“民生升溫”的目標提升為“民生升級”,雖然是一個字的小變更,卻說明瞭武陵區以往改善民生的基礎和對這一工作自加壓力、持續領跑的堅定態度。建設完美社區,建設美麗鄉村,重點圍繞“三保三就”推進民生改善,儘早將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著力化解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用地難、招工難……
  民生工程是一項普惠工程,作為來自於群眾的黨員幹部,在享受到自己贏得的實惠時,老百姓對各類惠民政策的認可和贊譽是他們更高層次的獎賞。全程參與城區小街小巷改造的機關幹部錢坤在談及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時,大家對街巷改造帶來的便利和實惠贊不絕口,他嘴上雖然是淡淡的一句“是我們搞的”,其實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他覺得幾個月的起早貪黑、辛勤奔忙是值得的。而這也代表了武陵區近2萬名黨員的整體心聲。
  正是成就感和榮譽感匯聚成了全區黨員幹部一心謀事、勇於幹事的正能量,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除了按照工作要求為老百姓服好務,還再延伸一步,去想一想自己還能夠多做點什麼。這一點在基層社區幹部身上體現得更明顯,城北絲瓜井社區幹部四處奔走,遷走了兩棵讓社區居民鬧心的大樹;城東體育東路社區為原軸承廠的家屬區全部免費安裝路燈後,又積極籌措資金,在12棟居民樓的樓道里裝上聲控燈,支部書記湯婷對此的解釋很簡單——居民晚上走路更方便;該社區的居民聶運安一臉誠懇地對記者說道著自己身患重病期間社區對自己家庭的關心,“從我看病聯繫床位、搶救時發動募捐,病愈恢復多次看望,休養時介紹力所能及的工作,雖然非親非故,真的比親人還親。”
  這樣的小事一樁樁、一件件,辦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成就了民生工程的磚瓦基石,贏得了群眾的良好口碑,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促動著黨員幹部們更加盡心儘力地為民辦事。
  武陵——一片神奇的土地,我們堅信,在這片熱土上,有這樣一支內心具備強大能量的幹部隊伍的存在,必將涌現更多的現象級的成就。  (原標題:“五零”現象探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y69pyeb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